小支点撬出大活跃!鹰潭市探索出全域推进宅改试点新路子

春来早,余江区潢溪镇渡口村上黄村小组里,村民整齐排屋后的连片土地,正在等待播种。村小组理事长告诉记者,原来这一片都是村民的老宅子,破旧混乱却没人舍得拆。村里宅改后,22亩土地复垦,“去年种甘蔗让鹰潭们村里多了4万余元的集体收入,今年当然还要种!”

信江新区周塘烘焙小镇,则是另一派景象。作为城市规划区内保留村庄,村里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制度,将村宅统一流转、统一改造,既保留了建筑特色,又统筹了功能布局。如今,这一“烘焙故里、吃货天堂”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已初具雏形,正蓄势腾飞。

QQ截图20200323200848

2015年3月,余江区被列入全国33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之一。2016年12月,鹰潭在全市推广余江宅改试点经验,明确了三年全域覆盖的目标。2019年12月,鹰潭市全域被列为首批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

时间表的背后,藏着改革的艰难进程。作为“一把手”改革任务,鹰潭市坚持党建引领,坚守改革底线,紧紧依靠群众,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了一套覆盖区、乡、村、组,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宅基地管理制度体系,探索出一条完善乡村治理、强化基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执政能力的新路子。全域宅改这一政策杠杆,真正在农村广阔天地实现了大活跃。

蹄急步稳 演绎改革协奏曲

从2016年12月,鹰潭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每个乡镇选取2-3个自然村借鉴推广余江经验开展试点;到2017年4月,将试点范围调整为所有新农村建设点同步开展宅基地管理试点;到2017年底,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农村宅基地管理试点三年实施方案,提出全市全域推广推进宅改试点,要求2018年完成总任务数的80%;再到2019年继续完成剩余试点任务,并开展试点“回头看”……按照先扩大试点、再全域覆盖的节奏,改革分三个阶段稳步推进。

经过三年全域推进,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有2919个自然村开展宅改试点工作,其中城市规划区外2813个,扣除花桥水库淹没区61个自然村,覆盖率为99.3%;城镇规划区内106个,覆盖率30.1%。统计显示,全市总计退出闲置宅基地78000多宗,面积10700余亩,收取有偿使用费近1990万元;清理垃圾50多万吨,新修村内道路1700余公里,新修村内排水排污沟渠2100余公里。

QQ截图20200323200933

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更是令人欣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了一批农村文化阵地,传承了角山古陶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了贵塘公路沿线乡村游、龙虎山干线等精品游线,推动了乡村游发展;打造了一批“产业下沉”车间,并发展了多肉种植、百合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行民事村办机制,设立了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延伸了服务农村群众的手臂。全域宅改试点,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找到了突破口,提供了强抓手。

一村一策 催生改革百花园

只有参与改革的各方都主动思谋起来,才能有生动的实践、鲜活的创造。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制度指导、群众首创、民主自治、干部攻坚,鹰潭市形成了一套既有顶层设计共性、又有一村一策个性的宅基地管理工作制度和方法。  市委将全域宅改列为“书记工程”,每季度督查、调度,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现场调研督导;区、乡、村将全域宅改作为干部担当、改革攻坚的“试金石”,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区挂镇、镇驻村、村包组”,从选点到完成原则上中途不换人,定期开展“评比会”“冲刺月”“攻坚月”等行动,压实责任、督促推进。

试点之初,区(市)遵循“集体性质、村为基础,户有所居、取退有偿,严格规划、坚持标准,公平公正、利国利民”要求,确定基本原则,制定制度框架和指导意见,由自然村细化和确定本集体经济组织有宅基地分配使用等办法。制度设计注重农民参与和发挥农民智慧,注重制度弹性,留出实践空间,以达到共同受益的最优点。

鹰潭市将宣传动员工作贯穿全域宅改全过程,浓厚改革氛围,凝聚宅改共识。“宅基地不是祖业,是集体资产”“一户只能一宅,建新必须拆旧”等标语接地气、入人心。一些改革进展、成效和故事编辑的微电影,通过媒体日日播、微信时时推、理事常常劝,潜移默化扭转了村民的旧观念。同时,邀请专家学者调研和撰写文章,形成研究式口碑效应。

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调整、配强的村民事务理事会,对上学习政策指引、传达民意,对下带头宣传政策、执行政策、落实政策,以榜样示范带动村民严格执行“一户一宅、面积法定”制度,对一户多宅、空闲倒塌的老房子、违规圈占的围墙院子、多占的附属房坚决退出。

群众受益是改革的目标。全市落实资金3600多万元,为每个试点村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未经90%群众签字同意的规划重新修订,真正实现按农民意愿建设新家园。以全域宅改为“龙头”,整合土地整治、精准扶贫、农业开发等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综合推进“一改促六化”“四覆盖四结合”建设,发挥了政策叠加效应,增强了群众改革获得感。

破旧立新 开辟改革新篇章

艰难一役,为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了先所未有的搅动、裂变。土地管理“活”起来。破除了农民土地私有和祖业观念,农民建房重回法定的公平起点,彻底消灭了所有空心村,全面遏制了违章建房。多数村庄退出宅基地可保证10—15年建房用地需求,不需占用耕地建房。多占和空闲的宅基地收归村集体统一规划管理,通过推进宅基地有偿使用、择位竞价、抵押、内部流转等方式,把宅基地变成了“活资产”。更为可贵的是,全域宅改形成了区(市)级层面22项制度机制、乡镇层面11个运行办法、村组层面9个制度办法的基本制度成果。贵溪市出台了最严厉的《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办法》,由省自然资源厅在全省推广。

QQ截图20200323200943

农民自治“强”起来。全市各地始终坚持“村事民办”,积极发挥村民事务理事会的主体作用,在宅改中赋予其宅基地分配、农房抵押贷款、进城购房、收取有偿使用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12项权力和15项职责,实现了村小组财权和治权相统一。各村党支部把能人、贤人选入村民自治理事会,这批村民代表履职尽责不负众望,在全域宅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余江区有146名优秀理事加入党组织,225名进入村“两委”班子,基层组织活动显著增强。

农业产业“旺”起来。宅改试点中盘活的土地资源,被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金融资本,加快了农民群众致富的脚步。贵溪鼓励农户将低效建设用地复垦盘活,新增耕地400余亩,优先用于返乡下乡创业;余江区对于符合条件的试点村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目前已实施的项目可复垦耕地991亩。余江区平定乡洪林吴家村小组一块20亩的土地挂牌出让,标志着宅改后腾出的存量建设用地流转通道被打通。同时,以土地和房屋为抵押物的农村信贷融资探索也正在积极开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