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捞起“富民虾” 吉水县发展稻虾共作“一地多得”

4月17日,养殖户在投放虾苗。通讯员 廖敏 摄

智慧渔业监控中心。 本报记者 李颖 摄

4月17日,养殖户正在起笼收获小龙虾。通讯员 廖敏 摄

本报记者 李颖 朱华

4月17日清晨,位于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一侧的盘谷镇稻虾示范基地里,几名“虾嫂”正在拉起地笼,将一批刚收获的鲜活小龙虾装箱。

“五一前后就是小龙虾的消费旺季,这几天把龙虾捕捞之后,田里就要赶紧排水插秧了。”吉水县盘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启贵说,受疫情影响,小龙虾的价格有所回落,不过随着餐饮业的复苏,再加上稻谷的市场行情看好,对今年的经济效益他还是十分乐观的。

发展稻虾共作,把易涝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田,在保证粮食生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大大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并帮助农民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可谓“一地多得”。2017年至今,吉水县用3年时间,从无到有发展出4万亩稻虾共作基地,建立稻渔综合种养基地96个,并带动当地商贸、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先后获得中国清水龙虾之乡、全省整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等称号。

那么,一块农田如何实现多重收益?吉水清水龙虾产业又是如何异军突起的呢?

收益账:一块田里如何产生两份收益

在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的稻虾示范基地,记者看到,农田排列得整齐方正,田里水位较高,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大水塘。稻虾田中有不少人工投放的水草,龙虾便在其中栖息。

在每块稻虾田里,都挖有一条U型的虾沟,这条沟便是实现稻虾共作的奥秘所在。农闲时节,这里的稻虾田直接引入赣江水将水位抬高,整块田都成为小龙虾的地盘;春夏季开始插秧前,就排干稻田中央的水,喜湿不耐干的小龙虾会自动迁移到虾沟里去;水稻收割完后,再度抬高水位……如此周而复始,一块水田便能实现水稻和小龙虾双份收益。

稻虾田的经济效益到底有多大呢?记者了解到,目前吉水小龙虾亩产平均可达80公斤以上,而再加上每亩400公斤以上的水稻产量,每亩稻虾田综合纯收益可达3000多元。值得一提的是,和单纯的水面小龙虾养殖相比,稻虾共作不但多了一块水稻的收益,而且更符合国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政策,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现在,吉水稻虾共作模式已经从最初的一季稻一季虾发展到一季稻两季虾,如今还在试验两季稻两季虾,综合经济效益有望进一步提升。

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吉水县除了推广稻虾共作外,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稻蟹共作、莲虾共作等产业。稻田里养大闸蟹,莲池里养小龙虾,同样可以实现一块农田两份产出,增收效益显著。

生态账:绿色种养保证稻虾食品安全

稻虾共作除了有双重经济效益,还有绿色环保的好处: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以肥田,而稻田里的浮游生物、杂草、秸秆都可以成为小龙虾的食物,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互补系统。

农田里养虾,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会不会在小龙虾体内产生残留,从而危害食品安全?事实上,稻虾共作并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反而可以倒逼专业户放弃使用化肥和农药。

在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稻虾示范基地的智慧渔业监控平台,记者看到,每块农田里的水温、溶氧量、酸碱度变化都一览无遗,投放了多少饲料、虾苗等也由系统自动监测统计。张启贵告诉记者,日常投放的饵料是豆粕、菜籽饼,偶尔投放生石灰平衡酸碱度,投放虾苗前对水质进行消毒、杀菌,此外一般不会再使用其他化学物质了。实际上,小龙虾是一种对水质变化十分敏感的生物,农户如果为了增加水稻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小龙虾大量死亡,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现在,当地专业户已经普遍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吉水县相关部门还加大了监管力度,每年实施400多批次抽检,通过颁发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等形式,引导农户提高小龙虾品质,确保达到无公害标准。这样一来,不但小龙虾本身不受污染,稻米的品质也明显提高。目前,市场上俏销的虾稻米价格比普通大米要贵上五成以上。虽然水稻的产量有所减少,但是稻米单价的提升又能弥补农户的损失。

以往水稻收割后,水稻秸秆如何还田成了当地农民一道难题。而稻虾共作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废弃的秸秆在稻田里用水堆沤腐烂后成为小龙虾的优质饵料,生态又环保。

“把小龙虾和污水联系起来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养殖的小龙虾都是用赣江里的活水,可以说是正宗的清水龙虾。”吉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俊拿起一只活虾告诉记者,野生龙虾一般个头偏小、头大腰细、颜色偏黑,而吉水的清水龙虾腹部都是白色的,体态匀称,漂亮得多。个大、壳青、体匀、钳小、鳃白、腹净、膏黄、肉质Q弹,凭借着这八大特点,吉水清水龙虾如今已初步获得市场认可。

产业账:易涝低产田如何变身高效稻虾田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吉水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7年以来,吉水选择6个乡镇开展千亩稻虾共作试点,探索不同水质、不同地块稻虾共作的可行性,走出了一条生态种养新路。

不过,稻虾田虽好,建设成本却不低,每亩改造成本可达3000元以上,再加上其他一次性投入,对于普通专业户来说很难在短期内收回成本,发展风险较高。为了解决基础建设投入大的难题,吉水县将稻虾种养基地田间改造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结合,做到“稻虾共作发展到哪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就跟进到哪里”,通过政府投入给种养专业户吃下了发展定心丸。此外,当地还对集中连片20亩以上的小龙虾基地每亩一次性奖补350元,开辟金融扶持绿色通道,解决发展资金难题。

在位于赣江两岸的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稻虾示范基地,几年前这里还是十年九不收的易涝低产田,因为效益低下大多处于撂荒状态。2013年下游的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吉水县抓住机遇开展土地流转,引进来自湖北、江苏和省内九江等地的稻虾专业户试点,并对易涝低产田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陆续将一大批易涝低产农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

“土地流转每亩租金只要273元,而且这里的水质条件更优越,生产成本算下来要低很多。”专业户刘多艳来自发展小龙虾产业较早的湖北监利,他看好吉水颇具优势的发展环境,计划今年将湖北的种养基地全部搬迁过来。此外,吉水县还积极培育本地种粮大户转产升级,全县开展各类稻渔共作的专业户已达160户以上。

小龙虾产业不但让专业户致富,也成了当地普通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在盘谷镇,有13个村及全镇489户贫困户和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稻虾示范基地专业户签订了入股协议,入股贫困户每年保底分红5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保底增加2万元以上。很多贫困户把原本收益低的土地流转后,每年不但可以拿到土地租金和分红,还能在养殖基地打零工,整体收入比之前增加好几倍。

发展账:吉水清水龙虾如何做大做强

在吉水县城郊区的金滩镇,一个初具规模的小龙虾交易市场正在发展壮大。这里不仅是吉水小龙虾的集散地,周边泰和、永新、新干等多个县市的小龙虾每年春夏也会运送到此交易。

4月16日上午8时,在小龙虾交易市场的龙头企业万吉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6个分拣操作台有如流水线一样忙碌不停,操作工人熟练地拿起小龙虾用手稍一掂量,便按照规格一一分拣。当地中小养殖专业户收获的小龙虾,大多由这家龙头企业按照统货价收购,再根据重量和大小分拣成不同的规格,通过冷链物流批发销售给各地的客商。

“按现在的行情,一两以上的小龙虾可以卖到45元每斤,6钱以下的就只能卖22元一斤了。”该公司总经理饶品峰告诉记者,去年总销售额达600多万元,旺季时每天的批发量可达15吨,主要客户来自广东、福建等地。“今年我们公司会建成一个1600吨规模的冷库,同时还启动了熟食加工生产项目,将来小龙虾大量上市后的储存和销售都不再是问题了。”

除了小龙虾批发销售,当地的餐饮企业也被带动起来,两年来吉水先后开起了80余家小龙虾店,龙虾美食一条街已远近闻名,吸引了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品尝。去年9月,在上海全国乡村美食大赛上,吉水龙飞虾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选送的吉水井冈柚香虾、螺田蒜蓉虾、清蒸虾等龙虾美食荣获金奖。

相关专家表示,随着鄱阳湖禁捕政策的落实,野生小龙虾将不再是市场主流,而稻田清水虾将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前景看好。吉水县相关部门表示,当地计划每年新增万亩以上的稻虾田,预计到2025年全县将达10万亩。为打响区域特色品牌,从今年开始,吉水所有本地产的小龙虾外包装箱上都要求打上统一的品牌标识,让吉水清水龙虾真正打响品牌、赢得口碑。

好田好水养出好龙虾,一条包括养殖、销售、加工、休闲、垂钓、餐饮在内的小龙虾产业链正在吉水快速形成,让小龙虾成为当地的“富民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