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村民眼中的“幸福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漫步在江西余江区中童镇徐张村,宽敞的路蜿蜒至家家户户,小洋房错落有致矗立在青山绿水中,老人在居家养老中心悠闲惬意拉家常……

近年来,余江区中童镇徐张村在村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和带动下,凝聚乡贤力量,激发群众自治活力,谱写了一曲乡村治理的和谐乐章。

乡贤助力,德润桑梓。“一副担子满天飞,走遍广东走辽西。”余江区中童镇素有“眼镜之乡”的美誉,“村村有销售大户,户户有销售能人”,他们的眼镜销售足迹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徐张村的乡贤更是有一股“勇于闯荡、善于经营、敢于吃苦、乐于创业”的精神,在筚路蓝缕之中闯出一条“眼镜之路”,不少人取得辉煌的业绩,成了“老板”“老总”。

一颗赤子心,满怀桑梓情。在外经商的徐张乡贤虽离开家乡多年,但他们始终心系家乡,时刻关注家乡的建设,先后共捐款180余万元用于宅改、修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新疆潘氏眼镜公司董事长潘良胜在宅改之际,回家乡担任潘家小组首任理事长,发出“不搞好宅改绝不回新疆”的铮铮誓言。他带头拆自己的房,带病工作在一线,用生命践行诺言。不到一个月,潘家小组48栋危旧房、1.4万平方米猪牛栏、露天厕所一扫而光。

有22年党龄的潘年保接下理事长的接力棒。他有家店开在北京,有时村民一个电话,他便从北京赶回来,店里的生意也顾不上。2年来,他已经从北京来回80多次。

“老潘,没有你这田分不了啊。”今年年初,坂上潘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验收,分田在即。潘年保每天起早贪黑摸清全村土地情况,每天忙到深更半夜,两天内就将全村田地重新分好。

QQ截图20200422233430

互助养老,颐养天年。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或经商,村里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生活孤独,基本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

针对村里“留守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村党支部指导成立互助养老中心,中心由9位理事会成员共同运行,其中党员7人,理事成员一律无偿劳动,不拿报酬。

“开饭咯!”11点半,在互助养老中心,26位老人热闹地吃起午餐,四菜一汤,有荤有素。2019年3月,坂上潘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火,这也是鹰潭首家正式运营的互助养老中心,设有老年人娱乐室、阅览室、用餐室、宿舍,老人可以一日三餐在食堂就餐,徐张村由此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每当铃声响起,老人们结伴而行,走进互助养老中心,享受着一日三餐的美味,生活其乐融融。吴谷良老人说:“党的政策对老人真好,村委会又对我们热心,还有许多爱心人士帮助,现在日子过得比以前舒心多了!”

“妈,你吃了吗,吃的怎么样?”“这里的菜很好,大家一起吃饭很热闹”!坂上潘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架起务工子女与留守老人沟通的桥梁,恰到时宜地推出“雪亮工程”。在外务工的儿女用手机与中心负责人连线,就能与父母视频,还能实时看到互助养老中厨房卫生情况。乡贤潘彭胜每周都会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捐赠爱心馒头,“我家里也有老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过得开心,我就心满意足了。”

民事村办,干群融洽。由于不熟悉相关政策,许多村民办事往往“东跑西跑往返跑,你批我批多头批”,觉得出门办事愁得慌。为打通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徐张村党支部开展“民事村办”业务,群众只需在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登记,村干部便可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了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快捷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

“民事村办”推行之初,村民们将信将疑。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村干部包片上门入户宣传,通过张贴通告、村村响广播、发宣传单等方式,让村民知道民事村办这一实事好事。村里能办的立办,镇里办的村里办,需本人办的村干部带着办。五保户张海保,眼睛不方便,想办理残疾证,民兵营长程天生知道后主动带他去区残联和社保局办理残疾证和社保卡。群众吴振发腿脚残疾,行动不便,在办理房屋不动产证的时候,村干部主动对接,上户收集资料。

以往,群众工作存在“干部白天找不到干活的村民、村民晚上找不着下班的干部”的现象。徐张村党支部村推行周末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晚上党员干部走家串巷,深入了解群众所需,谁家有事,党员干部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解决问题,变“群众向上跑”为“干部向下跑”,让村民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自推行“民事村办”以来,徐张村已为村民办理2000多起各类事项,真正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如今,漫步在徐张村,蓝天白云下,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路边花坛里的杜鹃花随风摇曳。文化墙上,讲文明树新风、传统德孝礼仪的字画催人奋进。粉墙黛瓦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无声地描绘着乡村治理的美好前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