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脚下有个“淘宝村” 2000余家网店将羽绒产品卖向全国各地

宽阔的水泥路边,一辆辆满载羽绒的大货车正等待卸货;沿路两旁的产业楼挂满了各色服装公司的牌匾,这些牌匾上大都有“羽绒”二字……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庐山脚下的“淘宝村”——庐山市横塘镇红星村采访,了解当地村民是如何凭借小小的轻柔的羽绒,成就自己的小康致富梦的。

▲一包包成衣羽绒服被运上货车。熊子易图

穷则思变

“淘宝村”有2000余家羽绒服网店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红星村穷得出名,人均只有三分田,解决温饱都是问题。但红星人没有因贫穷而志短,而是穷则思变,搞起了羽绒产业。“小小的羽绒,大大的梦想。”该村村支书查柏星告诉记者,自1987年羽绒从村里走向村外,迄今已有33年。

红星羽绒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主营产品渐渐由最开始的羽绒被、羽绒背心转为儿童羽绒服,以往一户一店、传统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也变成了汇聚合力打造红星羽绒品牌,销售方式则从“提篮满村跑”“摆摊设点销售”转换成了“触网销售”。近年来,由于搭上了“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快车,红星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淘宝村”。

“我们红星村羽绒电商创业园今年要开发第三期工程,产业园也要跟上发展的节奏。”查柏星告诉记者,红星村现有821户村民,其中90%以上从事羽绒关联产业。在全民创业创富奔小康的氛围下,该村羽绒加工企业达到523家,其中年产值超500万元以上的超过200家;开设羽绒服网店2000余家。“2019年,电商销售额突破50亿元,仅‘双11’当天网络成交额就超3亿元。在我们村,羽绒是实实在在的‘金羽绒’”。

返乡创业

“爆款”羽绒马夹去年“双11”卖了20万件

2007年,“80后”黄笑星还是一名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毕业生,和其他留在大城市就业的同学不同的是,嗅到了电商发展机遇的他选择返乡创业,成了红星村最早一批开网店的羽绒服装企业创业者。蓬勃青春的创业激情下,不少在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陆续返乡,逐渐带动了整个村子的转型发展。

记者在黄笑星的电商工作室看到,数台电脑全天候运作着,屏幕上显示着一家名为“寒奥羽绒服饰”的淘宝店,网店页面上,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子穿着时尚靓丽的羽绒裤摆出各种造型。“这是我运营得不错的一个品牌,这款羽绒裤在各大平台上卖了5万条”。然而,在黄笑星的“爆款”羽绒服饰产品中,上述羽绒裤的销量并不算突出,“去年‘双11’,我们做起了直播销售,一款深受网民喜爱的羽绒马夹累计卖出了20万件”。据了解,在黄笑星手头上运作的网店共有7家,品牌有3个。

尽管业绩蒸蒸日上,但黄笑星仍不满足于现状,“我们产品研发能力还是不够,产品样式还是以模仿为主”。当记者问及其年营业额有多少时,黄笑星笑笑,挥手说道:“2000万元吧……”

带动脱贫

母女二人加班加点缝制羽绒服

红星羽绒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提升了农村本地的就业率。同时,网上交易,大大增加了对相关配套产业的需求。目前,除羽绒加工企业外,红星村还有各类配套企业近70家。据介绍,横塘镇羽绒产业仅电商行业从业人员就达3500余人,带动周边县、乡约3万人就业。

记者在产业园中的庐山市江山羽绒厂数控车间看到,4台半自动化的羽绒服打板缝制机在工人们的操作下快速出货,来自邻村和平村返乡工作的“95后”万立芳正是其中一员,她说:“在家附近做工挺方便,现在日子过得很充实。”

据现场负责人介绍,受先前疫情影响,羽绒服生产工期较往年有所滞后,而眼下正是工厂忙碌之时。

在车间3楼,一对相向而坐的母女正熟练地用缝纫机缝制儿童羽绒服。“现在我这份工作稳定多了,我和女儿每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李冬民向记者坦言,以前都是在家帮着缝制羽绒服,收入不稳定,“在这里,有空调吹、有音乐听、有女儿陪,收入还高,早在大前年,我们家就脱贫了。”

女儿张伟伟则告诉记者,现在正是羽绒服生产旺季,经常要加班到晚上9时,希望自己能多缝些衣物,年底好多分些工钱。

◎记者手记

让产业扶贫惠及乡村每一个角落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支撑,在我省各地生根发芽,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在“淘宝村”红星村看到,当地倾尽全力培养经济支柱产业,让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通过发展羽绒产业,打造电商产业园和服务中心,为创业者创富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也让先富带后富有了先决条件。

无论是黄笑星这样的创业有成者,还是李冬民母女这样生活有起色的脱贫户,从他们的身上,记者感受到产业扶贫的红利实实在在地惠及到了乡村的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平凡人的努力下,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正做得越来越好。

来源:手机江西台 

编辑:刘星晨

审核:夏侯寅

终审:许祖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