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公益岗不能“乱撒胡椒面”

就业扶贫信息员、体温测量员、饮水安全管护员……在短期突击式脱贫、图简便省事等心理作用下,一些地方开发出远超需求、五花八门的扶贫公益岗。本该用于促进扶贫的好举措,不能变为让脱贫对象丧失脱贫志气和积极性的昏招,须严禁扶贫公益岗简单分发指标,或沦为“安排人”的权宜之计。

“扶贫公益岗”简单来讲,就是为了确保扶贫户能脱贫、防返贫,而安排从事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服务,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给予补贴的岗位,其初衷是既能够保障农村公共事业项目正常运行,同时为扶贫户提供较为稳定且容易上手的就业岗位,实现就地就近脱贫致富。

这本来是一项着眼精准帮扶,加强乡风文明,衔接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然而,在个别地方运行当中却变了味,出现了岗位开发随意化、盲目化、福利化的倾向。扶贫公益岗“滥设”,人员“超编”,加之疏于管理和指导,往往会导致每个人都好像有事做,而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这种“吃大锅饭”的现象,不仅不能增强扶贫户“造血”的功能,还可能造成“等、靠、要”思想的反弹。

据媒体报道,由于扶贫公益岗“活少、责任轻、有收益”,在一些地区被看成是“天上掉馅饼”的“美差”都想“争先上岗”。部分扶贫干部在岗位分配中出现了一分了事的情况,甚至有“潜规则”的苗头,部分扶贫户也将其看成是理所当然的“福利”,只出工不出力,或者干脆只拿钱不干事。这种人浮于事、华而不实的现象,反映出一些地方“景观式”“突击式”帮扶现状,从根本上看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作梗。

要想杜绝这样的问题滋生蔓延,扶贫干部务必要消除“图省事”“一步到位”的浮躁思想,杜绝“拉郎配式”的工作方式,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制定并出台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在岗位设置、人员招聘、管理考核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科学合理规定,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对上岗人员的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并进行严格规范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强化监督检查,对其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违规违纪等问题要紧盯不放,不折不扣抓好整治。

奋力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推行扶贫公益岗务必要做实功、出实效,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让扶贫户既要有事做,还要能做事、愿做事,进而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冯春天

来源:手机江西台

编辑:李强

审核:夏侯寅

终审:许祖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