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山福全艾氏源流稽考

根据1985年版《吉水县地名志》记载,冠山乡福全村艾氏有两支:一支来自河南,于南宋绍兴乙卯年(1135年)由封丘县迁来定居;一支来自四川,于北宋政和三年迁来定居。

2021年里,笔者多次走访福全艾氏,并翻阅其族谱。结果发现,《吉水县地名志》上的记载有讹误。

大约8月初,在村干部的带领与艾氏村民的支持下,笔者首先翻阅到的是来自河南支系的艾氏族谱,为《艾氏八修族谱》《艾氏九修族谱》。在村民保存的族谱箱里,还有更早但残缺不全的族谱,可作前述两修艾氏族谱的补充与对照。

据其族谱介绍,该支艾氏来自河南封丘,属河南郡艾氏分支。其吉水开基祖叫艾君说(读悦的音),名弼,又名梦得,号栎斋,行君五。曾任吉州教授。他生于北宋大观戊子(1108年)正月初九日,逝于南宋绍兴庚辰(1160年)五月二十九日,享年五十三岁。

艾君说到冠山开基之前,曾经在吉水生活过一段时期。徽钦二帝时期,年轻的他跟随在吉水做县令的父亲艾延秀来到吉水,一边攻读诗书,一边协助父亲处理政务、照顾父亲起居,闲暇之余,在吉水境内四处走动,曾经来到福全这个地方。这里当时叫做坪溪,即一条溪流经过,溪边一块平地,因而取名坪溪,也叫平溪。那个时候,艾君说见坪溪这个地方四面是山,中间平地,地势独特,风景优美,就想开基定居。但其父任满之后返回河南,开基之事暂时作罢。

南宋绍兴(1131年——1162年)初年,艾君说被朝廷安排到吉州任儒学教授。再次来到吉水,他有了满足自己开基愿望的条件,因此任满之后他没有返回故里河南封丘(此时河南一带已被金兵占领,他无法返回河南),也没有返回朝廷临安(此时其父可能已经遭受排挤被罢黜了官职),遵其父亲遗愿(明正统庚申年杨溥所撰《艾氏世谱后序》载,艾延秀“遗令其子君说定居于吉水折桂冠山平溪”),因此来到坪溪定居,据清乾隆44年艾敏所撰《增修三坪艾陵世谱续编序》载,时间为“南宋绍兴之六年也”,《艾氏(八修、九修)族谱》中《小传》之《君说》篇记载为“绍兴丙辰”,即1136年(而1985年版《吉水县地名志》却记载为绍兴乙卯,即1135年),遂成坪溪艾氏开基祖。

艾君说的父亲艾延秀是否来吉水与艾君说居住过?其族谱文献没有记载。但艾君说并非直接从河南封丘迁来吉水居住,而是从当时北宋首都东京(也称汴京,即开封)迁到南宋首都临安(即杭州),再从临安迁来。他父亲艾延秀在吉水县令职位上任满返回东京后,经历了靖康之变,拥戴并护送康王赵构南渡,在临安重新建都,以有功被授予兵部职方司员外郎之职,后来遭受政敌打击而被黜免。此时,艾君说跟随父亲也到了临安,后来被朝廷授予官职,因而来到吉水。由此看来,艾延秀、艾君说的祖籍是封丘,但动迁之地先是东京(开封),后是临安(杭州)。

来到吉水,艾君说就娶了离坪溪不远的澹源(今属丁江乡)胡氏女为妻,定居于坪溪。胡氏生于北宋大观己丑(1109年)正月二十五日,逝于乾道戊子(1168年)七月十三日,享年六十岁。夫妇合葬于本村垥中飞凤形,未坤山丑艮向。两人生育了四个儿子,邦基、邦本、邦镇、邦宁。其中长子留在身边,次子迁居到湖北随州,三子迁居到洪州,四子迁居于永丰沙溪,都是因为出仕为官而迁徙。从此,他的后代在各地发枝散叶,福全这支文风昌盛,人文蔚起,涌现了许多优秀人才。

2021年9月中旬,笔者再次在冠山福全村走访时,机缘巧合下无意间接触到该村艾氏一支的族谱(此前我一直以为该村艾氏是同一支),该谱为《吉丰滑溪艾氏十修大成族谱》。经翻阅该谱得知:该支艾氏系出天水郡,到吉水开基的时候比河南郡派艾氏早了二百多年。其吉水一世祖艾德容,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壬申七月廿七日,天宝壬辰科(752年)进士,乙未年(755年)任都御史,“始占籍应天府,生二子朋澄、朋清,偕其爵位。唐德宗正元(即贞元)二年(786年)丁卯年间举为重罪,抄籍以止,族属散流于吉安府(当时称吉州)市”。唐宪宗元和八年814年)癸巳(九月初七酉时去世,卜葬江西蛇形,辛山乙向兼酉卯。娶妻钱氏,唐玄宗开元廿三年(735年)乙亥九月初六日未时出生,唐正元(即贞元)十三年(795年)丁丑十一月廿五日巳时去世,殁葬郭外旗形,壬山丙向。

艾德容长子艾朋澄,字吉人,生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3年)戊戌十一月十九日寅时。因父亲艾德容“举重罪”被抄家没籍,与弟弟艾朋清一起,率家族三十多口人,随父亲流落到吉安府(当时称吉州),居住在吉水县(衙)前,成为该支艾氏的吉水开基祖。唐宪宗元和庚子(820年)四月十二日卯时去世,卜葬西坑凤形,亥山巳向。娶妻毛氏,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庚子三月二十九日午时出生,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年)丁未八月十九日未时去世,葬西坑凤形,亥山己向,同夫右畔。生一子,艾仲乐。

艾朋澄开基吉水之后,子孙落籍,成为天水郡艾氏的吉水分支。繁衍到第六代、第七代,开始再次迁徙:艾邦直长子艾公望、三子艾公礼、四子艾公义迁居赣州府梅川黄潭吊峰;次子艾公政曾任阳州(即扬州)广陵县令,生有二子,艾仲任、艾仲义,兄弟二人迁居葛溪;五子艾公行曾任江州彭泽县令,后迁居吉水万田陂白水,均远离了吉水县城;艾公行生有三子,艾仲礼、艾仲信、艾远春,兄弟三人均迁居吉水县永丰乡(1054年划出吉水县辖区,以永丰乡名为县名,设立永丰县,辖从吉水县划出的五个乡:永丰、龙云、云盖、兴平、明德暨报恩镇),艾仲礼迁永丰冷陂,艾仲迁永丰石陂,艾远春迁永丰的具体地址不详。艾远春、艾仲礼之子艾文显往后世系不详,仅艾仲信之子艾爽传世。艾爽生一子艾贞,艾贞生五子,正心、正意、正己、正模、正德。此时正遇五代乱世,艾爽携子孙返回陇西,其中长孙艾正心、次孙艾正意、四孙艾正模、五孙艾正德回迁后在陇西居住,三孙艾正己离开吉水后,到四川转了一圈之,之后又返回当时仍属吉水县辖地的永丰乡滑溪。

艾正己,字中庸,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壬子三月十五日出生,喜游历。宋开宝甲戌(974年)游至西蜀,“与张恒紫、罗师皂、罗师卜于成都陈武子得垢之同人,曰:‘公此行遇石滩可居,当获昌盛。’遂骑猎游江南西道,甲戌至丰阳滑石滩,居焉”。滑石滩,后来又叫做滑溪。艾正己定居滑溪之后,“壮年以文学选入国学”,但不喜欢读书,也不想求取功名仕途,“逾年而归,治产致富十万,并于陶朱,时人以艾十万称之”。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己酉正月初五去世,葬本里小溪江口,壬山丙向。娶妻河海危氏夫人,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乙卯六月初二日出生,宋天禧三年(1019年)己未十一月十七日去世,葬六都石嘴头,乙辛向,从表侄罗友直赠有墓志铭。生子四,艾冲虚、冲霄、冲和、冲汉,从此繁衍成为望族,形成东西南北四大房,后裔遍及海内外。

其中,艾冲霄的六世孙艾龙,却又迁回吉水境内居住,开基于折桂乡观山航川又叫平溪(即今冠山乡福全村)居住。艾龙,父亲艾相,祖父艾真悌,曾祖父艾通,高祖父艾召伯,太祖父即艾冲霄。艾龙出生于宋神宗元丰甲子(1084年)二月十六日未时,“大观己丑科举进士,授迪功郎,任道州江平县尉,复授衡州教授,后升全州推官、广西继干。后丁内艰,不起。迁居吉水折桂乡观山航川居焉”。航川即如今河南郡派所称的坪溪,也即今天的福全。艾龙去世的时间失考。他娶妻张氏,生殁俱失考。二人生有二子,艾友昌、艾德昌。长子艾友昌迁往赣州定居,世系未详。次子艾德昌,生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癸巳二月十六日丑时,逝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丙申九月初三日寅时。艾德昌生了三个儿子,艾开先、学先、光先,在吉水冠山福全延续后裔。

由此可见,1985年版《吉水县地名志》将福全村这支艾氏说成“政和三年从四川迁来”,动迁之地显然不对,四川即不是这支艾的远祖居住地,也是不是他们近祖居住地,只是其中一个祖先(艾正己)的游历地。因此,这支艾氏的动迁之地,远则是陇西天水,近则是永丰滑溪。所以,他们自己在族谱上明确写着“滑溪艾氏”,村民们自己也说“我们是从永丰迁来的”。其次,1985年版《吉水县地名志》可能是把艾龙次子艾德昌的出生时间,当成了他从永丰乡滑溪“迁居折桂乡观山航川”的时间。当然,也可能艾龙是在次子出生的这年(政和三年)迁来航川(即福全)定居的,姑且以此认定。

至此,福全村的两支艾氏开基时间一比较,很明显,天水郡派艾氏在福全村的开基时间(1113年),要早于河南郡派艾氏在福全村开基的时间(1136年),前者是北宋末期,后者是南宋初期,相距二十多年。

不论河南郡派艾氏,还是天水郡派艾氏,其起姓祖都是艾孔。艾孔的第十三世孙艾璲在西汉初年因功受封为天水郡侯,后发展为“天水郡望”;艾孔的第四十八世孙艾焕唐朝出仕于河南封丘为县令,后发展为“河南郡望”。因此,福全两支艾氏,从祖先那里出发,兜兜转转,在北宋末、南宋初又住到了一起,真可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编辑:董俊

审核:夏侯寅

终审:许祖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