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岁这道坎



四十七岁这道坎

作者:周小鹏

四十七岁,从人生的角度而言,正是年富力强、为国为民为家庭作出重大贡献之际。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人物来说,这个年纪却是一道极为艰难、乃至迈不过去的坎!在庐陵文化史上,就有几位这样的特殊人物,他们的人生在四十七岁的时候出现重大波折,要么出现不可抗力的重大事件,从此人生出现巨大变化,要么人生至此戛然而止,一切留待历史评论,“但当生前后,何计身后评”。

欧阳修,北宋吉水县明德乡沙溪人,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公元1007年8月1日)出生于四川绵阳,长大于湖北随州,成名于河南开封,二十二岁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至和元年(1054年),欧阳修四十七岁。这时,他经历了人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自己的老家被从吉水县分离出去,划入了新设立的永丰县,他由吉水人变成了永丰人。二是此时担任翰林学士、馆阁修撰的他,遭人诬陷,被贬官同州;好在即将启程之际,仁宗皇帝忽然后悔了,挽留他在朝廷修撰《新唐书》,这才避免了再次被贬外地的坎坷命运。民间有人说:欧阳修在四十七岁的时候能够逃过一劫,恐怕与他的老家被从吉水县划出去有关,“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故土的划转是能够划转人的命运的。这话虽有宿命与迷信的成分,却也不失其理:作为吉水人,欧阳修的命运必定有道难以迈过去的坎;而作为永丰人,仿佛刚刚出生一般,人生必定还有后福,所以从此以后他的仕途步入了不断上升的轨道与节奏,生前身后真正的实现了步步高升:生前副宰相,身后文忠公。

文天祥,南宋吉水县永昌乡富川人,端平三年(1236年)6月6日出生,1256年考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名震天下。1275年、1277年两度募兵勤王,成为宋末著名抗元将领。1278年于五坡岭兵败被捕,押至元大都囚禁三年,元朝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被杀害于北京柴市口,终年四十七岁。据曾采堂《文天祥籍贯考证》一文记载,文天祥终其一生都“吉之吉水人”,他的老家富川一直隶属于吉水县永昌乡(后因文天祥以文著称而改其乡名为文昌乡),直到明朝嘉靖末年才由吉水县文昌乡划入吉安县纯化乡。回顾文天祥四十七年的人生,可谓命运多舛,仕途多乖,尽管当时就已名满天下,甚至被人视为拯救国家与民族于水火的栋梁,却依然遭受奸佞小人的无限打击,因此几起几落,在宦海颠沛流离。等到朝廷非他挺身莫属之际,堂堂“大宋”已是风雨飘摇,难怪他自己也会发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感慨。这首《过零丁洋》,他已经预见了自己的人生终将戛然而止,实现他追随同乡先辈杨邦乂“宁为赵氏鬼,不做异邦臣”的夙愿。

解缙,明朝吉水县邑城东门解家人,洪武二年(1369年)十一月初七日出生,1388年年仅十九岁就考取三甲第十名进士。同榜考取进士的还有他的兄长解纶、妹夫黄金华,在民间,女婿被称为半个儿子,因此三人合在一起便成就了解家在明朝初期的“一门三进士”盛况。少年得志,步入仕途的解缙显得年少轻狂、恃才傲物,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幸好被朱元璋把他当成了干儿子(“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才免遭大难,但也被以“回家再读十年书,大用未晚”的理由,让赶到朝廷参加千叟宴的老父亲解开领回了老家继续闭门苦读。此后仕途多舛,到朱棣登基之后才受到重用,成了内阁首辅大臣。但后来又因卷入“立储”是非而遭到打击,被贬出朝廷且一贬再贬,去了远离家乡的交趾这个蛮乡异地,且最终下狱,在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三日这天,被锦衣卫统领纪纲灌醉之后埋入雪堆而死,终年四十七岁,连个元宵节都没有让他度过。

这一年,解缙死了,却牵扯到另一位与他关系密切的同乡同僚同袍同仁同庚同窗,就是胡广。胡广,明朝吉水县中鹄乡天玉人,洪武二年(1369年)出生,建文二年(1400年)殿试时因为长得帅而被朱允炆点为状元,硬生生挤掉了“貌寝”王艮的“策对第一”。学界都知道,胡广与解缙几乎是发小般的密切友好关系,解缙的人生出现变故之前,胡广与解缙的关系可谓好得不能再好,成祖朱棣还为两家指定儿女婚姻,由此结为秦晋之好,由友人变成亲家。但在解缙“出事”之后,胡广毫不客气地与解缙划清了界限,从此“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解缙在雪堆里过着“独木桥——也不知道奈何桥是不是独木做的”,胡广却在朝廷上走着“阳关道”,于永乐五年(1407年)接替解缙做了朱棣内阁的首辅大臣,甚至连朱棣指定的儿女婚事也要狠心地斩断(好在其女儿坚持认婚,才维持了他的脸面)。解缙被冻死那年的胡广,虚龄也是四十七岁。由于解缙的事件,导致他的人生也出现一道坎,陷入毁誉参半境地。这道坎的前面,世人对他多是赞誉,这道坎之后,世人对他的毁誉截然不同,而毁显然多于誉。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承受不了解缙事件给他心理上带来的巨大压力,还是他身体上的确病魔纠缠,仅仅三年之后的永乐十六年(1418年),胡广便撒手西归,到另一个世界与解缙做朋友去了(解缙还愿不愿意跟他做朋友就不知道了)。

周仲举,明朝吉水县仁寿乡桑园人,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永乐四年(1406年)中进士,观政都察院。他的仕途倒是比较顺畅,多次得到重用,也多次得到升迁;因为讲信誉、有惠政,典型的“言必信,行必果”,因而受到都御史在皇帝面前的夸奖。他奉旨巡察昌平、郓城等地时,体恤民情,事必躬亲,深受百姓爱戴,后因政绩颇佳而升任邳州知州。如此发展下去,即使长期作为外官在地方主政,也能再有更大作为,可惜的是因为操劳过度,竟于1417年四十七岁的时候以身殉职,卒于任上。虽然仕途没有坎坷起伏,但依然敌不过四十七岁这道坎。

有人说:人到四十七,坎在脚下立。上述几位先贤的人生遭际,似乎证实了这道坎的存在。如何突破这道魔咒般的坎,恐怕需要人的历练,既历练修养,也历练本领,还要历练身体,更要历练智慧。当然,民间还有一句俗话:尽人事,听天命。努力了,不后悔;奋斗了,自崔嵬!

编辑:董俊

审核:夏侯寅

终审:许祖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